原是家中的掌上明珠,自從弟弟出生後,升格為姐姐了。
雖不是新手媽媽,但每個孩子性格不同,狀況也不同,依舊是一個手忙腳亂的狀態。
弟弟從小就可以看出堅持,不退讓的性格,遇到狀況就使勁的大哭。
原是家中的掌上明珠,自從弟弟出生後,升格為姐姐了。
雖不是新手媽媽,但每個孩子性格不同,狀況也不同,依舊是一個手忙腳亂的狀態。
弟弟從小就可以看出堅持,不退讓的性格,遇到狀況就使勁的大哭。
記得小螃蟹二歲半時,有個朋友說,她的姪女在螃蟹這個年齡時,已經在寫功文數學了。我活生生的被嚇到,這個年齡的小孩,小肌肉還沒發達到可以寫字吧?更何況是要手腦並用的去寫數學。
在公園玩時,遇到一個保姆,她說她以前照顧的一個孩子,每天幼稚園下課後都要去補習,孩子是很有興趣學東西,只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高,補"積木"時,拼不出來會在課堂上哭.....
有位媽媽很煩憂,因為"現在小一的學生,就要會認得很難的生字了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上小學後程度落後,這樣會被看不起,他會自卑。"
或許有更多精彩的故事我沒聽過,而我真正佩服的是,補習班打出"讓孩子贏在起跑點"的廣告,真是深植所多父母心啊!
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玩伴媽媽,有天問我:"你家的孩子是不是都有暴力傾向?"
我:"那是過渡時期吧!有時孩子會打人那是天性,過一段時間就不會再犯了。"
媽媽:"所以是我太過度的教小孩囉,我都警告他們不能打人,不然回到家會吃更多苦頭。""難怪我的孩子都跟我不親。"
前些日子因為螃蟹發燒,去看了松山醫院小兒科的潘醫生,很意外的得到很多兒童心理的知識,跟大家分享。
潘醫生是我先生小時候就看的醫生,可知他年紀有一點了,本來覺得老醫生又在老醫院,比較不瞭解現代小兒科的病症。但他講了一些話,讓我聽了很對味,於是我展開了一連串的問題。
醫生:小孩發燒是身體的自然機制,代表他現在在和病菌對抗,並不需要特意吃退燒藥把燒壓下來,除非燒太久且太高才要吃藥。如果感冒了會流鼻水或咳嗽,也是自然機制,身體在將不好的東西排出來,如果特意吃藥,反而讓不好的東西留在體內,這樣反而是不好的。
醫生:這次他發燒還看不出來原因為何?但他還會說會笑,會到處亂走的,那就不用擔心。最好是要她多喝水,一直喝,然後燒退了還是沒有其他症狀,那是最好的情況了。
要留給下一代新鮮的空氣,或是不會呼吸的水泥建築?我們的政府朝哪一個方向在進行?
昨天看到聯合報的社論,”政府救房市,救成一坪三百萬!”肥到了建商,苦了百姓,對我們的環境有更好嗎?
北市一堆的BOT案,幾乎個個都要蓋旅館。體育園區、文化園區,二個在同一塊地但不同標案的案件,都有規劃超高旅館;最近光華商場的停車場案,也要再蓋旅館........。感覺上政府不斷的在釋放出土地,為地方建設,且採用BOT的方式不會花到民眾的納稅錢。但建商也是人,也要想辨法生存下去,一塊BOT五十年的土地,當然要盡力的發揮運用,能將這塊地榨乾,當然要無所不用其極。但蓋了那麼多建築,真的有讓人民幸福嗎?
為了花博,移了一千多顆樹;為了巨蛋,也移了三百多顆老樹。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死了......老樹呼出的氧氣,是我們賴以為生的,不是嗎?為什麼要這麼粗暴的對待呢?